建议人: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 叶慧
推荐单位: 江苏省药理学会
一、新冠疫情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影响现状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蔓延的影响,全国采取“停课不停学”的措施,各高校都在延期开学期间进行师生线上教学、学习的准备,而这对于研二研三以及博士研究生等承担一定科研压力的特殊学生群体而言,无疑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据调研显示,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总体表现出了思想乐观、行为理性、心态平和的趋势,但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认知偏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此次疫情出现的原因是“天谴”或“美国论”,这个占比据有关论文调查分别为 2.6% 、3.8%。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接近于饱和,应届生愈发就业难,这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现下对于处在新冠疫情影响中的研究生群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研究生群体情绪情感较为丰富,因其心理尚处于未脱离校园的欠成熟阶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带来的科研工作方面的阻力,易萌发负面情绪,如焦虑、心惊,疑惧等,有部分研究生甚至发生临床症状,诸如心悸,盗汗,手脚冰凉,失眠。如果长期处于此类应激状态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罹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方面疾病。尽管目前我国疫情总体态势向好,但国内疫情内源性反弹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开展关怀行动和研究探讨,从而有效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学生开展学习的问题
1、线上线下学习问题
因为我们以往并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全国统一的开展线上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也反应出了许多显性问题,初期因为师生对平台软件的不熟悉,使用不当,平台软件课程的统筹规划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后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学生线上学习问题的主要难题还体现在诸如平台技术滞后,线上学习压力较大,师生互动的课堂体验感差,以及如试验操作等实践课程难以开展等隐形问题方面。对学生而言,学习场景由教室,实验室转变为家中,学生所处环境天差地别,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或其他原因,很难按时正常上课,而学习状态由集体学习变为独自学习,学生之间无法相互讨论,缺乏学习氛围,学习的仪式感也不足,无同侪压力。另外,视频讲课相对于课堂的听说读写互动模式而言单调贫乏,学生在长久的盯着电脑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困顿感,特别是在无人监督、自控力有限的状况下,注意力涣散,内在驱动力难以激发,学习效果可能事半功倍;而对老师而言则无法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神态、肢体动作、语言及时反馈等良性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状态以及时调整课堂节奏,更难以督促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即时讨论来促进学习思考。更突出的问题是线下的实践课程和科研工作的陷入僵局,特别是研究生的科研试验等活动陷入停滞,对未来不确定性程度的加重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
- 研究生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正处于身心仍处在发展转化的重要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应激源。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恐惧,疑病,抑郁因子的得分高于其他因子,研究生群体本来就是心理问题,极端行为高发的高风险人群,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报导,学生因师生问题,生活的经济问题,家庭问题,工作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引发的自杀行为,而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更有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报道甚至谣言,而这些过载的负面信息,大大加速了网络消极情绪,焦虑情绪的放大发酵;而在校内外因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短缺告罄,使得学生面对高传染性的新冠肺炎时容易产生恐惧情绪;而对于暂缓返校的学生则会面对基于人身健康和学习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因担心疫情对学业的影响而产生狂躁,抑郁情绪,这些对研究生在疫情期间开展正常的学习生活都是严重阻力。
三、关于帮助研究生应对现下困难的建议
- 完善学习平台
一方面,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从平台技术稳定性、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对平台、软件进行针对性适配与优化,根据教师意见,统筹规划安排课程,减少打卡,签到,提交作业的非教学事务流程,提高师生的使用感和顺应性;另一方面,针对市面上存在多个学习平台的情况,学校可统一选择安排最合适自身的学习平台,从而避免多学科多平台,多教师多平台的混乱情况出现。鉴于疫情状况的长期不明朗前景,以及本着谨慎处事,将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态度,我们有必要做好长期平台授课的攻坚准备,学校可在选择好合适平台的前提上,定期对师生开展平台使用的相关培训,如重要功能的强化深入使用培训,平台的升级更新讲解等。这些对于提高师生网络课程线上学习的操作便宜性,学习认同感,乃至于学习效果方面,都有重要实践性意义。
- 优化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虽然带来了不便,但也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优化教学模式的契机,一方面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学习体验,线上教学决不能照搬线下的模式,线上模式要更注重学习效率,并且充分借助多媒体手动丰富课堂内容,且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特色选择教学模式,如PPT,视频,专业相关网站学习等,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探索线上教学新技巧,增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确保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基于疫情期间各高校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乃至国内外的公司培训课程,授课老师应当结合授课情况进行筛选,优中取优,去粗取精的提供给学生,拓宽学习的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线上授课绝不是一种无奈的应付手段,教师应注意要有机的分配时间,将线上授课和学生线下的自主学习实践结合,做到系统性互补,而不是课堂内容的堆叠重复,以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 加强多方资源共享合作
疫情期间各单位都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公司等开放免费培训课程,高校开放图书馆资源,知网也开放了部分免费渠道,我们也应注重加强多方的资源共享与合作。第一,高校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尚在起步摸索阶段,需要明朗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注入,因此要寻求加强政府、高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加强资源的开放度和交流度,集中开展线上教学模式的研发、科研信息的交流共享、产学研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第二是加强高校与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高校间对线上教育平台使用的心得交流分享,课程模式借鉴,学校优秀公开课的共享,甚至是让学生按需选择需要的公开课进行学习以抵换学分的政策。第三是加强平台与出版社的合作,在“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成为现下潮流的趋势下,务必要广泛实现非纸质化的电子教材的使用,并且要着重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通过鼓励教师开发一些从内容到格式均适用于网上教学的教材,可大大增强线上教育教学的共享性,甚至可将部分“金牌课程”投放国内外共享,这在全球公民教育的背景下更是一次良好的尝试,特别是对于我们医药院校,此类课程的推广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信以及学习热情。加强多方合作,可将政策,人才,技术有机集合,可实现合作共享,多边共赢。
- 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通常是和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长的,相对来说也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导师在疫情期间更要充分理解学生面对的试验上的困难以及心理波动,换位思考,给予及时的关怀和疏导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通过帮助学生理清科研思路,给予论文方向指导等手段给学生一颗定心丸,稳定情绪开展线下的科研工作。
- 关注学生心理
在疫情期间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评估和指导,尽快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导员可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动向心理状况,建构多维系统的疏导途径。同时,高校可开展定期的心理测评测试活动,对高风险因素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安抚,心理救援;同时还应开设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反应,掌握自我调节状态的方法。待学生全部返校后可统一开展心理咨询的讲座活动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课程。
- 帮助学生就业
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宏观层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行调控与舒缓,如专升本政策,和研究生的扩招,鼓励大学生当兵就业等,高校在特殊时期更要和学生共度难关,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面临毕业的研究生提供工作平台以及相关招聘渠道,信息,如南京大学公开向已毕业的校友和社会人士发表声明,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岗位,以及高校可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户口和档案保留服务,开就业方向指导咨询和就业帮扶,心理援助热线,推动线上平台招聘和面试,签约等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