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药物毒理专委会主委杨勇教授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讲座

3月1日我学会药物毒理专委会主委杨勇教授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认识及防治策略进展” 作了关于新冠肺炎最新的疫情防控讲座。

新冠肺炎最新的疫情防控讲座首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认识,研究表明在近期发表的一项超700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患者情况如下:有64%的感染是发生在家庭内,大多数患者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87%),大多数病例为轻症(81%),总体病死率为2.3%,80岁以上的人群病死率为14.8%,特别严重的患者病死率为49.0%。武汉病毒所等单位发现新冠病毒与从中华菊头蝠提取到的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达到96.2%,实际上新冠病毒源头尚不确定。

在对新冠肺炎(COVID-19)的认识方面,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后第8天、第10天和第12天进行胸片检查。双肺可见亮度降低并倍增观察到斑片状阴影。心影大致在正常范围内呈现。膈面光洁光滑,呈肋状

膈角明显(发病第8天)。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阴影(发病第10天)。胸片显示双肺进行性浸润,弥漫性网格状影。左侧上、下叶可见小面积肺气肿肺(疾病第12天)。危重病人的肺间质组织病理学。有 大量肺间质纤维化,肺出血性梗塞, 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闭塞性脉管炎周围有炎症细胞,间质浆细胞浸润,马松染色可见肺间质纤维化。COVID-19肺泡改变可见坏死的毛细支气管炎,坏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存在于管腔,肺泡上皮细胞萎缩,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肺细胞鳞状化生,肺泡隔增厚,肺泡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管腔内有炎性细胞和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物,多核巨细胞I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病毒包涵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新冠肺炎患者肺组织存在大量免疫细胞,主要集中在肺间质和血管附近。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杨勇教授认为:早期可能以病毒感染为主,晚期病毒和细胞因子风暴共同促进器官损伤。

关于新冠肺炎的防治策略进展,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热量,维持内环境,密切监测指标,氧疗,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克力芝,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抗菌治疗和中药。还有其他治疗方式。病毒性肺炎难治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1. 没有特效药:病毒多种多样,迅速变异,并且藏进细胞内,让众多在体外有效的药物在体内如“隔靴搔痒”。2. 免疫系统失调:在病毒感染中免疫细胞也不能幸免。因此,严重的病毒感染常常会逐步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杨勇教授认为:防止轻症患者转化为重症患者非常关键。

最后杨勇教授在针对新冠肺炎的思考方面提出几点建议,1、首先应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需进行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普及,2、相关单位(政府部分,医疗单位,科研单位)要做好对病毒性传染病长期作战的准备,3、建议结合H7N9、SARS、2019-nCoV 感染重症肺炎病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尽快撰写完成案例报道,以便为今后疫情防控参考,4、科研人员加快对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进行研究,5、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轻症转化为重症,6、建议凡属发热病例,先立即进行CT排查,CT阳性者就近集中隔离,由专业人员统一管理,先行按中西医结合方案预防流感与新冠病毒的联合感染,然后分别分批次采集样品进行确诊,确诊后再运送至隔离医院分类治疗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大老药新用的开发,关注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如肿瘤,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及早进行综合救治,防止多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