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怎么起这么个名字? 江苏省药理学会

 

单田芳等人的评书里常用“顶梁门 高挑三尖慈姑叶”来描述大侠,这是参考中国戏曲中的英雄好汉的装扮。
短打武生帽子前的箭头状饰物就叫慈姑叶。
有些花脸脸谱的眉间,也有是慈姑叶形状的。

 

 

慈姑

泽泻科 慈姑属多年生淡水草本植物,生长于浅湖、池塘和溪流。也有写作慈菇、茨菰、茨菇的。日本干脆叫成了科长的名字泽泻(沢瀉)。

慈姑属约有30种,全球广布,中国有9种。慈姑叶似箭头,拉丁名Sagittaria与射手座Sagittarius同源。
日本武士家族喜欢用它的形象做徽章图样,不知与中国戏里的武生帽徽有没有联系。
又称水芋、乌芋、芽菇、剪刀草、燕尾草、张口草、白地果、蔬卵等,皆象形表意。

球茎
顺便科普一下,长在地下的“块头”,有的是“根”,有的是“茎”。如何区别?最主要区别方法是看外表有没有  “节”或“鳞片”。有的话就是茎,没有的就是根。

地下茎
有的地下茎的节很明显,如藕、竹笋、芋头、荸荠等。
有的是鳞片也容易看出,如大蒜、百合等。
但有的节比较隐蔽常有人搞错,如土豆、生姜等。仔细看还是能看出,不起眼的节上有芽眼在啊!

块根
萝卜、山药、红薯等是主根,既没有节也无鳞片,只有须根。
有人分不清芜菁(大头菜)和苤蓝。学会了分辨根和茎,就不难区别:苤蓝有节是茎;芜菁无节是根。
回头再看慈姑,当然是茎了。
慈姑原产于我国,南北都有。野慈姑的肉质球茎原是有微毒的,后经长期栽培改良,成为可食之变种华夏慈姑。长江以南栽培品种较多,而北方人较少吃,仍以野慈姑分布为主。
南方水多慈姑也多。很多北方人不认识。

 

慈姑原作茨菰。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它“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是说每株根部能生出十二个球茎来,像慈母哺育众多孩子。其实慈姑本意是老公的娘,这名字也是唐代白居易给改的。至于写作“菇”,属于想当然。
慈姑味淡略带苦味,口感软糯不及芋头,但脆爽胜之。过去主要是穷人救荒吃的。“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它和莲一样生于淤泥,开花却洁白如雪,金代著名词人元好问曾感其高洁。

 

 

作家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是慈姑主产地,他从小几乎吃伤了。现在慈姑翻身成了水八仙之一。

时蔬
每年早稻收割后栽种慈姑,11月份开始上市,一直吃到开春,为冬春补缺蔬菜。
慈姑可用来烧肉、素炒、焦炸、烩炖,或煨鸡汤更显鲜美。南京居民过年家家喜欢吃素什锦,一定切点慈姑丝在里边。

慈姑球茎低脂肪、高淀粉。淀粉含量高于莲藕和荸荠,仅次于芡实,因而可制粉。
慈姑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矿物质元素,含钾量在日常蔬菜中排名前10位。

慈姑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甙类及其他活性成分,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有强心、抗肿瘤活性。所含的胆碱、甜菜碱等生物碱,有益于维护肝脏和神经系统。

慈姑还能增强肠胃的蠕动,增进食欲,预防便秘。

市售慈姑有长形和圆形两种:
长形一般为三节,香而质脆,适宜炒菜;
圆形多为两节,肉白略苦,口感偏糯,适宜炖烧。

选购慈姑要点
形状完整无开裂缺损;有光泽无变色腐烂,节纹明显;较沉重。
慈姑属于水生蔬菜,对铅等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铅残留量以表皮最高,顶芽次之。为避免重金属  污染危害,处理慈姑时要舍得去除表皮,掐掉顶芽。

名优
慈姑为江南水八仙之一,知名品种很多。如广东白肉慈姑、沙姑;浙江沈荡慈姑;江苏刮老乌和苏州黄,广西梧州慈姑等。

中国慈姑之乡
江苏扬州宝应的慈姑名品“刮老乌”,又叫紫圆。又大又园,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苏州黄
主要在苏州娄葑一带种植,又叫白衣。糯软,味似栗。

沈荡慈姑
浙江海盐特产。软嫩,无苦味。

斗洞慈姑
产于广东江门市大江镇,无苦味,肉质饱满而松甜。
另外,闽西的连城慈姑,广州附近的白肉慈姑,都是当地的名优特产。
四川巴中南江县的特产慈姑枣泥饼,主要原料中用慈姑。
广东云浮慈姑糍,是糯米粉做的,内中并无慈姑。

 

慈姑叶形奇美,具有观赏性,可用做水岸边的绿化植物,也可做为盆栽观赏。不过稻田里的野慈姑环境适应性太强,可是有害杂草啊!

山慈菇
还要注意,入药用的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与慈姑不是一回事。且山慈姑毒性较大,不可误食。当然,也不可将慈姑冒充山慈姑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