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中国药科大学 叶慧副教授
推荐单位:江苏省药理学会
一、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自从高校扩招后,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急剧膨胀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教育资源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增大的招生规模会稀释教育资源,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素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以以量代质的现象。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时常在思考,如何才能在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实验室条件下,最优地培养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当代研究生状况
最近两年,网上关于研究生被退学的事件越来越多。例如,2018年,深圳大学一共有132名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因为毕业论文问题,而无法毕业,最终退学;同年底,合肥工业大学的46名硕士研究生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被予以退学处理;今年3月,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今年10月,复旦大学发现部分研究生存在学习年限届满未毕业或结业的情况,决定对上述情况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这样的退学案例不胜枚举。
退学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如今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再结合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高校学生跳楼案件,牵扯出的还有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三、作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8年,中国青年曹原荣登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为世界带来了具有突破性的双层石墨烯超导材料,解决了物理学家107年都不曾解决的超导难题。他曾一个月读完初一,三个月读完初二,不到半年读完初三,13岁考上高中,14岁参加高考。他的学业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催促下完成的,而是兴趣使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老师,也不是特别的教材与习题,而是自己愿意钻研的学习兴趣,以及善于钻研的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曹原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兴趣为我们对自己选定之事提供了持久而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人孜孜不倦地学习。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与课题前,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课题组的大背景下为学生确定一个其自身感兴趣的方向,如此才能在自身实验室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潜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2、艰苦奋斗是基础
2015年,曹原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成绩被推荐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不到20岁的曹原在异国他乡虽有很大压力,但他集中精力于石墨烯超导技术的研究上。在2017年,他们的团队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发现了利用石墨烯完成超导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即刻显现超导特性。这样的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但也遇到了瓶颈,因为这个所谓的“魔法角度”(1.1°)其实也可以称为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角度。但是曹原不愿意放弃,他无数次的努力实验,一直没有懈怠,终于,在2018年3月5日这一天,他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
曹原虽是少年天才,但若没有后天的不懈努力,那也只能是伤仲永。他一直深耕于自己的领域,遇到瓶颈也决不放弃,毅然决然地坚持,这种品质正是我们科研人员最需要的。而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很有义务将艰苦奋斗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给学生,科研之路,一旦选择了方向,剩下的便只有风雨兼程。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读研后,学生的人际交流圈通常会比以往更小,但将面临更大的学习、科研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济、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压力也将逐渐加大。若缺乏合理的疏导,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高校学生跳楼事件。在这一方面,我们作为研究生导师也是能有所作为的。作为过来人,我们可以地将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学生分享,除了科研上,更可以在学习生活上为他们出谋划策,适时倾听学生的诉说,为他们疏导过重的压力。导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亦可以成为学生生活中和蔼的长辈或亲近的伙伴。
以上就是我作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教育所提的几点建议,若大家有更好的经验与建议,可以一起分享与探讨,为提升研究生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