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丹,另类美味 江苏省药理学会

豆丹这名字很好听,但形象很纠结,有人说恐怖,有人说可爱。
豆丹
天蛾科昆虫豆天蛾的幼虫。绝大多数地区叫豆虫或豆青虫,也叫豆蝉的,四川叫猪儿虫。
豆丹以吃大豆、绿豆、洋槐树等豆科植物的叶子为生,各种豆子都吃。各地种植大豆地区常见它的身影,尤以河北、山东、安徽及苏北地区多见。虫体长约5公分,嫩绿色,尾部有尾角。
河南有的地区跟这种虫子叫“芝麻轱辘”,大概这些地区种芝麻多,种豆子少。

变害为宝
豆丹是豆类的天敌,越是含蛋白质和脂肪量多的豆类品种,越遭受其害严重。种植大豆的农民对这种害虫恨之入骨。
有句俗话说,恨不得吃了它。但这话一般也就说说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人们是不会轻易对没吃过的东西下口的。

可是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地区,人们真的是吃它。这种虫子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特色食品。灌云地区人们喜欢吃它,才赋予了好听的名字为豆丹。
可以想象,最初肯定只是人们因粮食匮乏时期,饿极了才捕捉一些虫子作为果腹之物的。
不意,发现豆虫的肉浆不仅无毒无害,还特别风味鲜美,令人食之难忘。想想不少人第一次吃小龙虾,也是胆子壮了又壮,才下决心咬下第一口的。


很多人对吃虫,一般不敢吃或不愿吃。豆丹无毒,不必像吃河豚那样冒生命危险。鼓起勇气来尝过后才赞不绝口。有人形容,其鲜香有令人回肠荡气的感觉!甚至还有说那种鲜香气味在口腔里升腾膨胀!仙丹呀!
其实,也并非只有连云港灌云地方人吃它。到过山东、河北等地,了解到也有人偶尔吃。
灌云人民大概是看到更加面目可憎的小龙虾,竟然能给盱眙和湖北人民带来无限商机。怦然心动,不妨也抓住一件令人瞩目的食材吧。结果,豆虫,不对,豆丹,就脱颖而出被选美选中。


变换吃法
原先人们吃豆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火上烤烤。
如今,豆丹已跻身高档饭店,风行到淮海地区。因而创制出了上百种菜肴和做法,从最初的原始烧烤,到各种烹饪,有清焖、烧炒、做汤等。
也有人喜欢吃酥脆的油炸豆丹。不过总体上做法主要沿袭周边烹饪习俗影响,基本属于淮海菜或徐海菜范畴。
豆丹最原始的处理方法是,把活虫放到水里溺死,然后用擀面杖把溺死的豆丹从头到尾擀出肉来,放到水中清洗除去内脏。擀出来的肉放进开水锅里焯烫一下即可继续烹调。现在开发出了高效率加工机械。
豆丹是吃营养丰富的大豆叶长大的,能不肥吗?将其做成菜肴,毫无疑问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高。
昆虫类食物,普遍高蛋白。豆丹粗蛋白为干重的63.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是理想的优质蛋白质资源。粗脂肪占23.7%,所含不饱和脂肪酸高于60%,其中α-亚麻酸达36.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卵磷脂等。这些营养素绝对超过鸡蛋、牛奶、大豆。
有研究还表明,豆丹具有抑制前列腺炎作用、保护心脑血管和调节血压等保健功能。
坐落在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为此专门建了“豆丹研究所”。如今,豆丹远销京、津、沪等地,并与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个别星级酒店、超市和宾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因此衍生了豆丹罐头、速冻豆丹等加工产品。

变捉为养
每年一到豆丹上市季节,灌云县当地大小饭店豆丹飘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同季节的活豆丹售价几十到几百元1斤不等,淡季时甚至卖到上千元!就这个价格,也堪比仙丹了。
豆丹应该是8、9月份入秋时节最肥美。可是爱吃的人早已等不及,7月份田间的早就成濒危生物了。
仅靠田间捉虫肯定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灌云人民掌握了发达的人工养殖技术。灌云县几个镇,延伸到海州区板浦镇,都集中养殖。当地大棚里种植的大豆,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喂虫。利用大棚等加温设施,实现了豆丹的提前上市。
自2011年起,灌云县每年举办一周的豆丹美食文化节。今年已是连续第九届了。
依靠养殖技术,豆丹节的举办日期也从最初几年的9月下旬,逐渐前移到了7月中下旬。

目前灌云全县的豆丹养殖面积已有上万亩,专门从事豆丹养殖的农民达数千人。“灌云豆丹”也在2018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专家阿诺德·冯·赫斯教授2010年就曾建议:
我们应该吃昆虫,而不是牛排和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