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
葫芦科 栝楼属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它还有蛇豆、大豆角的别称。葫芦科的果实都可称瓜,因此蛇瓜是瓜不是豆。此瓜体长1米以上,酷似长蛇,因此得“蛇瓜”之名。
此瓜嫩时表面白色间有绿色条纹,很似白花蛇;老熟后由绿呈现黄色再转红,又像红花蛇。用手触摸,光滑冰凉,确实接近冷血动物蛇的体温。
长短
蛇瓜还有几分像丝瓜,也有叫它蛇丝瓜,或印度丝瓜、蛮丝瓜的。但它与丝瓜的关系甚远。
其实,蛇瓜是一种栝楼,亦称长栝萎。
滚圆的栝楼(guā lóu)是家长,也可写作瓜蒌,零食吊瓜子就是它肚子里的种子。
在尚未结瓜时,栝楼和蛇瓜真是难解难分,它们开出的花都一样。这种梦幻的白花只在夜间开放,所以拍摄的背景都很暗。之所以蛇瓜变得这么长,有人说是为保护自己免受许多动物的侵害而进化成的。
山东寿光去年展出了一条蛇瓜,长到了3.2米,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实,在进化过程中,蛇瓜也有短果型的品种。短蛇瓜又叫老鼠瓜,或叫变色瓜、金芒果瓜。
有人种了好多年老鼠瓜,不小心头年留的种子来年部分变长成蛇瓜了。说明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栽培变种。
还有一种叫日本蛇瓜的,正名叫王瓜,也是栝楼的一个变种。枝叶、花朵也和蛇瓜一样,结出的瓜短得不止是一小节。
观赏
蛇瓜翘头细尾,体态各异,栩栩如生。老熟时又可变为火红,姿态奇特,色泽鲜艳。
上海辰山植物园专门辟区栽培供观赏,长短兼植,颇为美观。栽培过程中,还选育出不同条纹和底色的品种。
蛇瓜原产印度,在印度已有2000年栽培历史。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非洲东部均有栽培。
明朝时传入我国,但只有南京、西安等地极少数做观赏植物零星种植 。云南南部、广东,海南岛也有少量野生。
大量引进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1988年首次由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写进《新华本草纲要》。目前国内南北均有栽培,山东青岛地区栽培较多。
家蔬
蛇瓜初登菜市场时曾一度炒到40元/斤,是真正的贵族蔬菜。由于它非常高产,经过二三十年的推广,已经降到2~5元/斤的平民价了。这与荷兰豆、黄秋葵、番杏、冰草等引入蔬菜的境遇相似。
蛇瓜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类似鱼腥的臭味,但是煮熟后臭味消失,变为香味,微甘甜。
其实,生瓜能闻到臭味的质量才好,说明较嫩新鲜。用手掐一下瓜皮,能掐动的嫩,掐不动老的。
蛇瓜刚长出来时是翠绿色的,逐渐变成白色时营养价值最高,做菜也最香,带有自然的甜香。
再长到发黄甚至出现红色就成熟变老了,不仅皮厚肉松,而且有苦味不能食用了。
但在非洲,成熟的红色果肉被用作番茄的经济替代品。
蛇瓜家常吃法一般是切片清炒或炒肉,也可做汤。蛇瓜烩干贝则是较流行的做法。
凉拌也要焯熟,生吃味道并不好。凉拌以糖醋为宜。
虽说蛇瓜可以不削皮吃,但削皮后味道更鲜美。
蛇瓜的嫩叶和嫩茎也能吃,和南瓜苗一样,可炒食和做汤。
1995年曾有一例吃未烧熟的蛇瓜中毒的报道。不过是不是蛇瓜引起的,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