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为何叫洛神花?

很多花可以食用,有的适合做菜蔬,如南瓜花、黄花(萱草)、槐花、菜薹花、西蓝花(花椰菜)、芭蕉花、霸王花(火龙果花)、木槿花等;有的做作料或保健食品,如桂花、菊花、丁香、金银花、韭菜花、辛夷、藏红花、栀子花等;有的只做零食,如个别的杜鹃花品种和玫瑰茄(qíe)。

玫瑰茄既与玫瑰无关,也与茄子无关。

长在地里的玫瑰茄,远看确实很像一朵朵娇艳的红玫瑰,连杆都是血红的。不知何时又有人告诉我,它叫“洛神花”。

洛神”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后经东汉曹植《洛神赋》渲染,更加赋予了貌美艳丽形象。既然叫洛神花,可以想象出它的美好象征。

用它作为花果茶冲泡,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浪漫情怀。

实际上,洛神花是来自英文Roselle的音译。美国芝加哥西北郊的一个小镇也叫这个名字,也有写作罗塞尓的。

玫瑰茄

锦葵科 木槿属直立草本植物,最高能达2米。除了洛神花,它还有洛神葵(台湾)、红金梅、洛克红、山茄、芙蓉茄、美丽纳、红角葵、卡凯蒂和牙买加酸模等别名。

玫瑰茄与木槿、芙蓉是一家的,属名Hibiscus即芙蓉,电影《芙蓉镇》就译作《Hibiscus Town》。近亲还有秋葵、棉花、苘麻等。原产西非,主产于苏丹,也叫苏丹红茶。最初也是和苘麻一样,剥茎秆上的皮作为纤维原料制作绳索、粗布,现在仍用于造纸。后来发现能吃。

美色花草

玫瑰茄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的。它的花是白的,花落后残存的花萼则是鲜红的,连茎秆也火红,煞是美艳。

一旦发现这鲜红的花萼可以食用,欧洲人就从非洲进口干品。17世纪殖民者又带到了亚洲,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我国引种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均有分布。曾经最大产区在福建闽南,目前最大的产地在云南,其中临沧地区为主产区。

采摘后,将里边的嫩果捅出,只留完整萼片,再进行干燥加工。

 

玫瑰茄早已成为新兴的食品工业原料。美国和欧洲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数千吨干制品,用于食用加工。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每年从中国进口量也在千吨以上。国内的年需量也逐年攀升。

当然,引种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栽种。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丹阳也曾引种了数百亩,结果开花率极低,宣告失败。

秀色食品

美丽的玫瑰茄,号称植物中的红宝石。但深红色的可食用部位并不是花瓣,而是花萼。这并不稀奇,桑葚果也是一个个聚合在一起的小花萼膨大变成的。玫瑰茄的肉质花萼,本身味道酸酸的,含有15~30%的有机酸。其酸度和风味,甚至颜色,都与蔓越莓极其相似。

玫瑰茄可用于制蜜饯、果酱、高级饮料、冷饮、冰茶、罐头、果酒、汽酒、香槟酒及糕点夹馅,以及玫瑰茄豆腐等多种食品。做成的冰棍很萌。

有人给血红血红的玫瑰茄起了个外号叫“红桃K”。不过玫瑰茄与补血无关,色素为花青素,是良好的天然食用色素。

它的粗提取物主要是含有红色素的果胶,是食品理想的天然植物染色剂。主要用作调制饮料和糕点。

用它调制的郎姆酒,色泽和风味都很出色。也可用来加糖酿酒。有人炖排骨等也加它。

玫瑰茄还含有类黄酮成分,有益于调节血脂和血压、防治心血管疾病,并有增进钙质吸收、促进儿童发育等好处。此外还能帮助消除疲倦,改善便秘。玫瑰茄提取物能增加谷胱甘肽(GSH)作用,有助于保护肝,改善睡眠。民间认为它有解酒功能。

玫瑰茄所含的花青素和原儿茶酸等多酚物质,还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玫瑰茄的嫩叶、幼果腌渍后也可食。

艳色茶饮

玫瑰茄简单的吃法就是泡水代茶饮。阿拉伯人称此茶为苏丹茶。其加过糖后甜酸爽口,也叫芙蓉花茶。这种茶在星巴克里也能喝到,不过可能叫“木槿花茶”,这都是同一个英文字Hibiscus不同的中文译名。这种饮料通常是加冰的。

盛产玫瑰茄的墨西哥南部,当地人称其为牙买加冰茶,其流行程度不亚于可口可乐旗下的Fresca弗雷斯卡调味苏打水。他们也经常采摘其花蕊,晒干后泡茶饮用。

作为日常花茶,一杯水中放一两朵,即3~5g,用温开水冲泡即可。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在南美经常是加龙舌兰糖浆。也可煮水滤过,得到浓液,饮用时加水稀释。

有人按西式方法在饮品中加姜、肉桂、丁香、豆蔻等香料和朗姆酒调味。说美味极了!也有人按中式方法,与金莲花、山楂、枸杞、菊花等做不同组合。

购买玫瑰茄干花,要选择花身完整,不残缺的。应有淡淡的酸味,泡水酸而不呛喉。酸味很冲的很可能是熏过硫的。

玫瑰茄色泽暗红,新鲜优质的应干燥柔软,能弯折但不易折断。如果又硬又脆,表示不新鲜了,口感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