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发酵食品,主要用作调味品。醋是好东西,能提味儿、去腥、解腻,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增进食欲。高浓度的醋还有部分抑菌作用。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另外还有其他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因原料和发酵工艺不同,或多或少含有一些微量成分。醋中整体营养素含量虽不高,但却含有相对丰富的钙和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
中央10套的《走近科学》栏目曾有档节目宣传,醋能够扩张血管,而且说醋是碱性物质,对身体有保健功能。该节目的播出,正处于山西水塔醋业和相关部门发起的一系列保健醋宣传活动时期。有了电视台和各地媒体的支撑,醋能“100天或60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动脉硬化、冠心病、消除心脑并发症”等说法,越发权威可信,真实有效了。当然,还有来自台湾的所谓自然疗法神棍,声称“天天吃醋”,就能将三高、妇科、老人痴呆症等39种疾患统统搞定。
网上流传《百岁老中医醋疗降压大揭秘》一书,由某些商业公司与山西某醋生产厂家联手推出,在各地社区宣传这种概念,并推销有关醋保健品。全国很多报刊也曾整版刊登这种广告。电台、电视台也帮助播放其宣传节目。网上宣传更是铺天盖地。“不花一分钱,教你用醋降血压”;“高血压、高血脂、血黏稠、冠心病均可通过巧吃醋降压稳压,消除心脑并发症”……网上和各地流行的所谓醋保健知识和醋保健品,大都来源于此!
文中所刊登的这位老中医,曾在各类不同保健品广告中充当“专家”。宣传上说他是山西百岁老中医许三思老人,祖上是唐朝名医,祖父是长征时红军随军军医。他的本事是从小跟祖父学的。有的宣传说他生于1905年,2013年是108岁。未见讣告,今年应该是114岁了。有的说他生于1915年,2013年的报道说成是98岁。此照片还经常变身,是诸多媒体中百搭的老中医。比如有时候是专治糖尿病,可以让病人从此不用服药。有时变成了男科老中医。其实他就是个托。
诡异的事情继续发展,在另一份保健醋的宣传上,代言人换成了百岁田忠旺老先生了。祖上也是唐朝名医,祖父也是长征时红军随军军医。他的本事也是从小跟祖父学的。这更是个虚构的托。此类宣传在2014年后多次受到工商部门打击。2015年江苏省某家知名报纸刊登这个广告。
“少盐多醋”可以降血压的说法,依据是醋里含有少量的矿物质钾,可以帮助身体排出过剩的钠,达到辅助预防高血压的目的。但我们平时作为调味品的食醋,本身也含有较多的食盐。为补充少量的钾,反而一同带入了更多的钠,不仅不能排钠,反而更增加了隐形的钠离子。以醋代盐,并未减少钠的摄入量。若论钾,蔬菜和水果含钾比醋更丰富,效果更佳。
喝醋减肥法也曾经风行一时。日本、台湾流行过的醋豆,也传到大陆来。将大豆泡在醋里腌渍成醋豆,声称每天早晚吃10~20颗,能达到减肥效果。所持的论点是醋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作用,防止脂肪堆积。但目前并没有直接的临床证据可以支持这种说法。吃醋或醋豆能软化血管的说法也很广泛,认为醋能溶解钙,从而软化已经硬化的血管。这也是来源于错误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成因并非是钙化,而是高血脂。
血管硬化、血管狭窄往往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斑块附着在血管壁上造成的。醋并没有去除这类斑块的效果,因此不可能通过喝醋将血管软化。至于说醋豆中所含的皂素所起的作用,那就更离谱了。豆科植物中普遍存在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对人体有很强的生理作用,而且具有毒副作用。若能达到血管壁上起到乳化血脂的作用,那浓度之高,足以造成溶血现象。比如中药葛根素注射液经常发生溶血不良反应,甚至休克,就是因为所含皂素造成的。
吃生四季豆中毒,也是因为生豆荚中所含的皂素引起的。食物中的皂素,咱们是避之不及,尽量去除或降解。至于口服豆类食物,包括醋豆,所含的残余皂素,但愿别发生效果。即便某些宣传中所标榜的“老陈醋”中含有黄酮类和川芎嗪等对心血管有益的成分,那也只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特殊原料带入的,并非一般食醋或果醋中所具有。
只能说,适量吃醋不影响血糖升高,但没有科学根据说明吃醋能降血糖。网上流传一些美国、日本的研究,都是虚构的。比如,从2007年至2012年,网传美国的一项十几个受试者的“吃浸醋面包”的研究。从信息的可靠性分析就可看出不靠谱。如果结果可靠,必定有后续报道并加大研究力度,也一定会有重现性研究出现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类似报道杳无音信,说明这是一条不足为信的假消息。科学上,结论的得出不应该依赖孤证!记得河北科技大学的韩副教授吗?如果一项研究,没有足够有意义研究的进一步跟进,也就无法采信。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国糖尿病防控指南里都不会推荐喝醋。
醋是酸性的,有一定腐蚀性。空腹不宜喝醋,更不应直接大量喝醋。醋中所含有益成分浓度并不高,为了达到“疗效”,有人凭臆想大量喝醋。比如有人建议一次性喝500毫升的浓醋,那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会损伤胃黏膜,更会灼伤食道。作为调味品,哪种醋都各有其优缺点,主要根据口感和用处使用。比如哪种适合热炒,哪种更适合凉拌等。除了酸度和风味不同,但若论营养成分,普通食醋大同小异。
江苏省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