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才工作,建立人才特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江苏省药理学会 王建鲲

进入21世纪,急速发展的科技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近年来我国的高等素质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却没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高水平要求。为此,很多人提出了可能满足当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发展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应用。它全面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涵盖了育才、引才、用才、聚才等各个方面,为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人才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积极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基础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是 科学人才观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实施科学人才观应遵循人才规律,建立“人成其才”机制,平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结构,建立动态、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引进人才甄选与评价的市场机制,实施人才共享,形成人才辈出的格局,变人口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最终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及“以人为本”的新型人才理念,并要求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的三个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与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上述理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整体性和战略性特征的科学人才观的主体内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丰富了我国人力资源和人才管理理论,将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投资、培养、配置与管理集合成为一个严谨的理论系统,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念。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当今世界,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是尊重人才。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国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为此,要克服有些领导未能真正把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的旧观念,改变人才资源建设开发不力的状况。

人才资源是进行了战略性人力资本累积性投资、具有大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中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精英群体。基于人才资源的人力资本内涵突出强调创造性劳动的动力价值结构,其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发展结构具有强大优势。在概念的外延上,人才资源在我国现阶段则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树立和落实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人才具有多样性、广义性、层次性、相对性、发展性、群体性等特征,是个很广阔的概念。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拓展育才识才用才的范围,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才。要以品德、知识、才能、业绩为标准和社会承认、业内认可衡量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人才对象的覆盖范围更广,接纳人才的社会包容度更大,为人人成才、争做贡献,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机会、条件。为此,要克服“名本主义”,改变单纯按资历、学历、职称、职务等论人才的片面观。

人才观是人们对人才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才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扣时代脉搏,抓住科学人才观的基本问题,以其内在联系为线索,揭示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树立和落实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思想。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点。现在,全国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5%,国际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新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保险、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频频告急,能整合生产要素、有效运用社会资源、聚集人才积极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奇缺。

树立和落实党管人才的观念。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管人才,就是从宏观、从协调、从政策、从服务上进行管理;就是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人才资源建设利用规律,来制定好政策、整合好力量、创造好条件、营造好环境;就是按照管好管活的要求,把各类各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第一、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决定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候作出时代性的判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由此提出,一定要在党内和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

第二、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力资源是我国最丰富、最可开发、最有潜力的资源,是中国走科学发展之路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都迅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第三、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人才工作才能有为有位。十七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大力引进国家发展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组织专家学者到地方发展一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咨询服务,都是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

第四、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加大人才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第五、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人人皆可成才。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彰显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中国早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民族理念。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所以要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努力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强调要以实践和贡献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得到了全社会广泛认同。

第六、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使用。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会越增多。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为使用而引进,以使用来激励,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七、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证明,包括教育投资在内的人才投资是发展效益最大的投资。各地各部门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率先尝到了加大人才投入的甜头,这些年财政投入成倍增长,中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也纷纷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人才投入“一本万利”的鲜活事例层出不穷。

第八、高端引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实践证明,高端人才对事业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作用是一般人才不可替代的。在确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国人才队伍规模越来越大,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却越来越紧缺。现实决定我们必须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化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技艺精湛、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

第九、遵循系统培养的人才开发规律。人才培养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开发要靠长期持续的系统培养。全社会的终生教育体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科研与生产结合的创新体系,都是人才开发合乎规律的系统工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培养人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建立来自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开展中央机关和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选拔优秀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注意各类各层次人才开发的衔接配套,统筹区域人才开发;强调实施人才发展规划要与科技规划、教育规划协调配合等,都是系统培养开发人才的具体实践。

第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体制机制的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工作,建立人才特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创业机制,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