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03日- 05日,由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药理学会主办,云南白药集团创新研发中心/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承办的“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高层学术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
“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高层学术论坛”已是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连续三届的品牌会议。在药理学术界和创新药物开发企业界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论坛一直围绕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的具体问题、研究案例、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技术等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加强成药性综合评价,提高我国制药企业新药创制效率。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化背景下的中药成药性科学内涵”,论坛由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广基院士和副主任委员刘昌孝院士主持,并邀请到国内中药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围绕中药成药性专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做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进展”的报告,深入的阐述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和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从植物图谱和植物次生代谢物中发现并确定质量标志物技术路线和实例。
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的报告题目为“中药多组分体内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探索”,报告内容通过诸多高水平的研究实例,采用分析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化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手段,研究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杂体内外处置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饮片的规范化加工炮制和中药新药的成药性、安全性、有效性、优效性密切相关,南京中医药大学蔡宝昌教授做了“可溯源性中药饮片在创新药物研发及大健康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专题报告,蔡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和产业化经历,从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炮制设备的创新、规范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刘建勋教授带来了“中药复方药效学拟临床研究与评价”的精彩报告,提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功效研究新思路指导,成功构建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评价体系并用于中药复方的研究开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资深审评员笪红远,分享了“从技术审评着眼中药成药性的思考”,结合国内中药新药注册审评的技术要求和注册申请数据,生动详实地讲解了中药新药开发中成药性相关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朱兆云所长“民族药创新发展路径”的报告,介绍了民族医药传承研究、创新发展的诸多进展。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马璟主任所做的“中药国际申报中毒理研究关键问题”报告,紧扣论坛主题,从中药国际申报现状、国外有关中药注册申报要求和毒理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讲解了备受关注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相关问题。此外,围绕中药成药性的一些共性问题,论坛上数位业内领军型的专家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沈阳药科大学杨静玉教授的“中药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的探索”,浙江大学曾苏教授的“人源化模型在中草药成药性评价中的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袁守军研究员的“多药合用药效相加的数学规律和定量计算协同/相加/拮抗效应通用方法的建立”,中国药科大学尚靖教授的“以活性为导向的中药多成分发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刘莉教授的“中药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等。
作为历届论坛的核心环节,本次会议邀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新药评审专家主持参与了“创新药物申报及成药性评价高层对话讨论”,针对最新的药品注册法规和技术要求,对新药申报和评审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尤其是经典名方和证侯类中药的研究开发相关问题,参会的企业代表和业内专家积极发言,献计献策,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论坛交流结束后,刘昌孝院士做总结发言并致闭幕词,他指出本次论坛组织工作良好,学术交流热烈,针对中药成药性的多个方面均有高水平的报告,尤其是在国际化背景下,从新药发现、质量控制、规范评价、新药注册等诸多方面,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示范,为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同时也为新药审评专家了解医药研发企业在中药新药申报和审评过程中的需求搭建了平等、公平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最后江苏省药理学会的部分参会代表与专家合影
江苏省药理学会秘书处王涛 张迪
201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