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南瓜和“日灼果”的区别

江苏省药理学会

花有“太阳花”,比如葵花和大花马齿苋。前者是因为花盘像(向)太阳。后者是绽放与日晒相关联。

果也有“太阳果”,也是因果实外形像太阳,或与日晒有关联。前者是一种迷你南瓜,后者是“日灼果”。

迷你南瓜

近年来通过杂交培育出一些迷你型的小南瓜,有白、黄、绿、黑等多种颜色。瓜形小巧美观,有话筒形、球形、洋梨形、长球形、皇冠形等。其中颜色金黄-橘红色,外形扁圆而光滑的“太阳果”,是从日本引进,经过4.、5年繁育出来的新品种,也叫“日本桔瓜”或“金童”南瓜。

迷你南瓜“太阳果”长得十分可爱,小巧玲珑,具深色辐射状条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每个2两,最大不超过半斤。它味道清甜,集美貌与美味于一身!

虽说叫“”,太阳果是蔬菜而不是水果。生吃虽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更不会中毒,但生食口感不好,略带苦涩。所以熟食才是它应有的打开方式。太阳果可荤可素,直接蒸煮或微波炉打熟即可食用。和贝贝南瓜一样,又面又甜,可连皮吃。太阳果可以与肉一起烹制,加酱油、胡椒粉、冰糖、香叶、八角等调味。

也可以做成甜点。可以加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羹。当然有豪华吃法,比如取代木瓜与“雪燕”搭配做盅。可加入椰汁或者杏仁汁等,美其名曰美容养颜。你可以自行设计吃法,不需要现成的菜谱,它就是个南瓜。和其他大多数南瓜一样,太阳果含有一些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能量也不太高,想减肥的人吃它无需顾虑。

另一种“太阳果”则是一种病果“日灼果”。

日灼果

柑橘类、苹果、梨、桃等果树,由高温和太阳光长时间直射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每年果实处于膨大期的果树,也就是6-10月份,最容易遭受日灼伤害,形成的烧伤果也俗称“太阳果”。柑橘类最易发生,如果不加防护,柑橘类中果皮较薄的品种日灼果率能达到20%以上。

树叶较少的茂谷柑更易发生。即使是抗晒能力稍强的沃柑、金秋砂糖桔等柑橘品种,虽然通常不易生成太阳果,但在气候异常条件下也偶有发生。

尤其是营养不良的弱树,往往树体抗性差,最容易发生日灼病害。

日灼病形成的“太阳果”,会造成果囊干缩、果汁极少、味淡,果实品质降低,不堪食用等问题。患病部位也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继发性细菌性病害,发生腐烂等。有病果也影响整体储运性能。

避免出现日灼病,通常采取四大措施:

一、合理修剪

增加叶果比例,让叶片为果实遮挡部分日照。

二、贴纸或套袋

此方法简易,但费时费力。

三、营养管理

适当补充钙肥,增强水果抗晒力。

四、喷施防晒剂

采用水溶性纳米级乳化液,喷涂于作物表面后快速成膜。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原理,可吸收紫外线,有效减少太阳果。因仍能够透过可见光,不影响果子的光合作用,从而不降低甜度和风味。相当于给果子涂上了防晒剂。

专用的防晒钙膜,还可兼做叶面化肥,具有防晒和增强营养双重功能,已经成为防止太阳果的主流。不过,也有人把红彤彤的盐源丑苹果叫“太阳果”。就是说,这种苹果不套袋,日晒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所以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