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加省科协组织的院士专家高端科普报告会

为积极传播科技发展的正能量,8月11日下午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秘书处科普主管唐国华参加江苏省科协组织的《科学与中国—“探索无穷”院士专家高端科普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主讲,并与江苏科技工作者“零距离”互动,分享科学感悟。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主持报告会。省、市级机关干部代表,省级学会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省、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等3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会。活动通过人民网、科普中国、苏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63万人次在线观看。

王贻芳院士开创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获得 201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构想并领导了其研制,是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动者;因在中微子研究中的突出成绩,荣获周光召基金基础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等。他认为基础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钥匙”,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灯塔”。从分子被发现起,科学家们便对微观世界产生了许多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科学家进入研究微观世界的行列中。并提出建设大型对撞机,认为当前中国的科研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建设大型国家实验室是突破现有瓶颈,解决突出问题、取得整体性、系统性突破的有效途径。上世纪50年代,大量新粒子被发现,粒子物理从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以及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范式是以实验现象为指引。自60年代末“标准模型”被提出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范式变成了通过实验去发现和验证标准模型的预言。面对当前粒子物理可能遇见的问题院士认为:我国的粒子物理研究从夸克起步,通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奠定了物理、加速器、探测器等各方面的基础,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到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我国的中微子研究走到了国际最前沿,有望实现领跑。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可以让中国通过希格斯粒子的研究走到国际粒子物理舞台的中央。

王贻芳院士说,“科研没有成功学,创新只能来自热爱”他认为写论文很能检验一个人是否把研究工作做得完整、扎实、全面、没有漏洞。所以只要课题选得好,目标高远、意义重要,技术水平比别人高很多,那研究过程的每一点都是可写的。听了王贻芳院士的讲座深有感慨,对基础研究也有了深刻理解,讲座在激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江苏省药理学会秘书处唐国华 张迪

                      2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