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链状效应”。它还有个更通俗的叫法“泡菜效应”。
Kimchi effect,即链状效应Chain effect。指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这种效应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泡菜Kimchi为韩国泡菜김치 김치的音译,或叫朝鲜泡菜。说明韩国比咱们更重视本国的文化推广。与咱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的四川泡菜不同,韩国泡菜和咱们的东北泡菜一样,最初发明是为了蔬菜冬储。开始是用萝卜、白菜、卷心菜或其他蔬菜,只在盐水中腌制并发酵,后来又添加一些香料和调味品(如辣椒粉等),逐渐转变成了现在的泡菜。但所有的泡菜,都改变了蔬菜的原有味道。
蔬菜浸泡在不同的腌料液中,做成的泡菜味道是不一样的,给它什么味就得到什么味。人的成长过程也类似,在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差别。“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难以抗拒的影响作用。
环境是个大染缸,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出污泥而不染”主要是对成年人而言,而对儿童基本上不符合实际。鲁迅先生说过:“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弄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 。所以古贤人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三字经上著名的“昔孟母,择邻处”的典故,就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选更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竟三次搬家。先由“近墓”迁至“市旁”,感觉还不理想又迁到“学宫之侧”。由此诠释了重视环境的选择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北宋时期有个大学士张奎,小时候母亲也是为他的成长环境操心,希望他能结交到正直的人。每当张奎邀请朋友来家,如果是来讨论学问的,她就设宴款待;如果只是嘻嘻哈哈、玩耍打闹,她就不管饭。这也是重视身边人和环境对幼年成长影响的典型实例。
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要认真地考虑幼儿和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做父母的,思考一下家庭的环境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家庭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师范。
青少年吸烟往往与长辈的示范作用关系最大。女孩找男朋友,建议应该去男方家中看看他父亲是怎么对待他母亲的。反之亦然,男孩也最好去看看女孩的母亲,通过未来的丈母娘间接了解一下所找的女朋友可能的家庭态度。当然不一定准,但作为参考还是很有价值的。
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关注学生的校内外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不健康因素。哪怕是大学,也有校风问题。如果发现幼儿和青少年的环境中存在有不良因素,就要分析这些因素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和消除。更重要的是积极预防,避免一些不好的影响因素渗入。当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正反识别教育,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做长远的打算。
给孩子选择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开不良和恶劣的影响,从小让他们养成亲君子,远小人的素质,远离损友、佞友和酒肉朋友。家长热衷为自己的孩子择校,是有深刻社会根源的。消除这个择校“弊端”,只有靠整个社会的普遍教育公平和整体教学素质和水平的提升,让不同地区和社区的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
人与环境的交往是互动的,虽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但毕竟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对微弱的,而环境对人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尤其是幼童和青少年比起成年人,往往是自控能力不强的群体,所以要特别加以关注他们周边的环境因素。其实泡菜效应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可以说是延续人的一生。只不过成年人相对自控力较强,即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一个人之前的人生曾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并且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也不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明白。如果真明白了道理,努力改变,往后的人生也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