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姜科是植物界中的调味料王国,出身于这个王国里的上千种小伙伴,一个比一个香辛。其中与砂仁、豆蔻同属的草果,更是喜欢与大家结伴入伙,一起出入烧卤、砂锅和火锅底料。Amomum tsaoko,姜科 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种加词tsaoko即中文“草果”的音译。又称草果仁、草果子、姜草果、姜草果仁、老蔻等。
草果为蒴果,密生于丛生的根茎周围,恰如“草丛之果”。果呈椭圆形,状似橄榄,顶端有个圆形突起,尾部附有节果柄。外皮薄,色紫或棕色,表面有显著纵沟及三钝棱,内有成团的种子。它是常用的调味料和中药材。在产地,烹调时也利用它的根、茎、叶帮助调味。
草果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云南是国内最大的产区,占总产量的九成。南亚也有分布,越南是草果的最主要产地之一,其产量往往引起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草果植根于云贵高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也无法考证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究竟何时所识所用。宋代才开始有了正式文字记载。经过上千年中华各民族先民的实践,如今成了大名鼎鼎的药食两用品种。宋代章甫在《分题得草果饮子》中首次描述了草果:“神农书本草,有美生南州。春华穗端垂,仿佛芙蓉秋。青囊貯嘉宾,璀璨安石榴。香味极辛烈,果中第一流。”此时的草果仍深居在大理国(今云南境内)山中,外界几乎无人知晓。蒙古军队占领大理国之后,发现了辛香的草果与牛羊肉很搭,并将其带出,中原才开始有人认识它。然而真正走向餐桌,则是在明代。之后各个吃爱牛羊肉的民族都离不开它了。贵州的仡佬族有部分支系,不仅日常烹饪食物用草果,还在祭祀时用草果煮水喷洒祭堂。并且还有保留了用草果水清洁死者的习俗。
草果调味有较强的祛膻、除腥避臭的作用,并增香添味。尤其适宜炖煮牛羊肉。其辛辣味还可以促进食欲。草果出香速度较慢,所以多用于烧、炖、焖、煮、酱、卤等耗时较长的烹饪方式,用的最多的就是在卤菜中。它对其他合用的香料,也可起到延伸定香效果,因此常用来调配一些复合香辛料,如五香粉、咖哩粉等。不过,草果的用量不宜过大,添加过多会掩盖其他香料的香味,还会产生苦味和药味。这是各种豆蔻属香料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属于苦香型,虽说除腥增香的效果非常好,但多少带有微苦。一般火锅料里加入一两粒,就可产生香气浓郁悠长的效果。在炒干香类的菜,如干锅鸡、干锅肥肠中,加入3-5克草果粉即可令菜品香味浓郁,过多反而味道变闷,口味不正。清炖菜肴中也可以加,但每道菜不宜超过3克。
网上有个万能卤水,可用于卤制猪手、豆腐、鸡蛋,以及各种鸡、鸭、鹅掌翅膀等。抄录如下供参考:
八角2个、香叶2片、桂皮1块、孜然2克、小茴香2克、香茅草2克、山楂6片、草果3个、甘草3片、砂仁3个、白豆蔻2个、薄荷叶 1克、陈皮1克、干辣椒5个(不吃辣可不放)、花椒2克,将上述卤料装入料包。另加生姜4片、大蒜5瓣、葱3根、生抽5勺、老抽5勺、盐 3克、耗油2勺、料酒 2勺、白糖3克。加水没过食材,水开后小火煮20分钟,放凉即可。
草果的生产以人工栽培为主。“中国草果之乡”云南文山州马关县,明末清初开始了人工种植,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产的草果果大、肉厚、籽多,特别清香。草果每年10-11月果实由绿变为红褐色开始成熟,未开裂时采收,晒干、微火烘干,或用沸水烫2-3分钟后,再晒干或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能过高,避免挥发性芳香成分损失。
草果主要是作为初级农产品和中药材在市场上流通,近些年陆续有以草果为原料的的新型食品,如草果咖啡、草果果醋、草果风味米酒等面世。草果的药用主要是暖胃止吐等。现代分析其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另有蒽醌类、皂苷类、香豆素等。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当然,临床研究还远远不够明确。草果全株可提取芳香油,最低含量1.4%。其香辛成分主要为反-S-十一烯醛和香叶醇。因含芳香油,草果提取物也以香精的身份加入到了化妆品队伍里。不过市面上偶尔会出现草果伪品,主要是印度砂仁和草豆蔻。也有人用它和罂粟壳相互冒充骗资浅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