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营养与饮食,营养与健康,一直是现代食品科技和营养学界致力研究的内容。近些年,人们围绕着“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东方饮食”等模式,哪种更利于健康争论不休。其实,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肥胖者、高血压病人、糖尿病者、高尿酸者、溃疡病人、肿瘤患者等,以及婴幼儿、老年人、孕妇、运动员等,与普通健康人群所需要的饮食结构不完全一样。那些大众模式都未必适合特殊人群。与“精准医疗”、“精准扶贫”同样业已进入“精准”时代,营养界的趋势是由“传统营养”转向“精准营养”。也就是建立个体化营养的新营养理念。2020年12月全国精准营养大会在深圳召开,重点讨论某些营养不均衡和盲目补充的问题。
precision nutrition,就是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合理饮食和科学的添加营养补剂,实现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达到健康的目的。也称为个体化营养(personalized nutrition)。精准营养分三个层面: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分析个人健康现状提出干预方案;基于营养吸收与代谢能力的基因分析及干预。人与人,不仅存在种族差异和地域差异,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遗传学和微生物群等诸方面。基于差异化的营养支持,对预防、管理和治疗疾病,优化健康状况等方面作用明确。精准营养是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主要目标不是针对一般居民膳食的。
精准营养需要考虑个性的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量,以及生活方式、体育活动、肠道微生态和食物供应等方面。与营养相关的基因解码后,才发展出来精准营养。基因检测是精准营养的基础。通过基因解码来发现个体在营养吸收、利用方面的差异,借以选择适合的营养搭配,达到营养平衡。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等。随着基因、转录、代谢、蛋白质和微生物等各种组学,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人们对疾病发生过程的认识,为基于个体特征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提供了可能。比如,孕妇补充叶酸多少,不再是凭经验决定,而是由基因测定数据来决定。
通过基因的测定与分析,基于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等大数据,解析群体及个体间与营养代谢多样性、疾病易感性相关的生理学基础,从而定制精准营养干预方案。依据循证科学,已初步具备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的格局,结束了全民盲目地一起补吃营养素的“一刀切”的方式。
2021年10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个性化营养成为大会的热点议题。大会认为,个性化营养不是只依靠营养保健品,而是仍以常规膳食为基础,每日均衡摄入鱼、肉、蛋、奶、蔬、果。只有在常规饮食达不到健康要求或疾病治疗需要时,才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等,以及孕妇、儿童和老人等特定人群开发出特殊食品。这类食品依据人群的基因、代谢表型和膳食习惯等不同特征,提供最优化的营养组合,达到预防和调控慢性病的目标。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行动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临床营养行动。营养治疗可以增强各种临床治疗手段效果,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期,减少医疗费用,是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中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作用,不得宣称保健功能。但它也不是普通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消费者不能自行决定购买和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
截至2021年3月5日,特医食品通过注册审批的配方食品有58个。其中,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儿童的有31个,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有27个。产品注册号的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
特医食品标签上的名称,应标示注册批准的名称。如×××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氨基酸配方食品(粉)等。特医食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类别和适用人群。如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适用于乳糖不耐受婴儿;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适用于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母乳营养补充剂,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等。目前,特医食品存在一些以固体饮料假冒特医食品的现象,应引起注意,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