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社会上有一些人听信了镇痛偏方,饮用了用高度白酒浸泡草乌、川乌自制的“祛风湿药酒”。喝下去没多久便恶心呕吐,四肢发麻。急送医院洗胃和对症处理,脱离了生命危险。还有人同样是误服了类似药酒,先后出现神志昏迷、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症状表现。医护人员历经数小时抢救,患者才逐步恢复正常。他们的中毒都与一种叫乌头的药材有关。
Aconitum carmichaeli,毛茛科 乌头属草本植物乌头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因主根加工后呈黑色,长相很像乌鸦头,就叫它乌头。乌头属有约250个成员,在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这个乌头,种加名carmichaeli意即“野生的”。真正野生的品种叫草乌,各地都有出没,包括邻国越南。实际用的最多的是一千多年前被驯化的品种,最早种植地在四川,因而称人工种植品为“川乌”。人工种植的乌头,有“子母根”,主根旁边小的侧根如子附母,称附子。还有的一些是乌头同属或变种,如雪上一枝蒿。
中西方都有用乌头属植物入药和做毒物的悠久历史,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三国名将关羽身中的箭毒就出自乌头。可以说,年年都有吃它们中毒的新闻报道,没有哪年遗漏。有的是自制药酒治病,有的是为养生保健康;有的是自饮,有的是全家喜宴共享,结果是多人把命丧;南京曾多次报道菜场上买芝麻粉乌头中毒的,原因是摊位上的打粉机曾经为顾客打过养生的中药材粉,未完全清理干净。
还有吃了某医院开的“盘龙七片”,内含生川乌、生草乌,住进抢救病房的。很多中毒者或命悬一线,或命在旦夕,或命丧黄泉。乌头类中毒各省都有,但云南最多。当地不仅有土中医,还有苗医、傣医、景颇医等,习惯用来治疗日常的小感冒和头痛。
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类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可严重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是一种双酯类生物碱,具有麻辣感。主要损害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纯乌头碱的毒性比氰化钾还要大几十倍,口服0.2mg即可中毒,3-5mg便可致死。乌头碱的心血管系统毒性是通过影响迷走、交感神经产生的,表现为突然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和循环衰竭。最终心跳停止。
乌头碱中毒后不一定会马上产生反应,最初出现的反应是头晕眼花、四肢发麻、口舌肿胀。因为刺激迷走神经,病人还会恶心呕吐,浑身发冷,腹泻等。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刻催吐,同时拨打120紧急送至医院洗胃,进行心电监护,做急救。出现心脏骤停,应在4分钟内实施人工心肺复苏,切莫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最好是周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须知,乌头碱中毒后还没有特效解药。这是因为乌头碱确有局麻和止痛作用,因此被附会上“祛风、除湿、温中、散寒”等主观臆想的功效。很多人有难治的疼痛之类病症,就以拼死一搏的大无畏精神贸然一试。甚至凭侥幸一试再试!
古代确实不仅人吃,更有喂马的,认为马食后可“疾行善走”,期待它能日行千里。能记录下来的案例都是马被毒死的。乌头碱有兴奋心肌、扩张血管,因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这就是吃了以后会感觉到浑身暖和的原因。其实就是让血液循环加快了,怕冷的人正好血液循环不好,感觉吃了有效。若与酒同服,会增加吸收,起作用更快。然而这种作用是暂时的,而乌头碱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极为接近,稍多喝一口就出事。古人也深知乌头有剧毒,采取了加工炮制的方法去除大部分毒性。乌头碱为脂溶性,容易进入神经组织产生毒性。药材经长时间水煮或用碱水煮,乌头碱水解后为亲水性强的乌头原碱,毒性降低很多,同时麻辣感随之消失。在缺乏科学检验的古代,人们就是用尝滋味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毒,以及毒性是否去除的。然而即使炮制过的乌头、附子依然有毒,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