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汤,厨师之宝

江苏省药理学会

“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此汤并不比肉更有营养,只是为了给菜肴补水和调味的汤。在过去没有味精、鸡精的年代,厨师手上必不可少的增鲜调味剂,就是事先熬制一锅浓浓的鲜汤,称之为高汤。即使在今天,味精大行其道也没能动摇高汤的地位。它也是许多厨艺大师的秘笈法宝。

高汤

一种烹饪中常用的多功能辅助汤料。翻译成英文为soup-stock,即常备的汤料。常用于各类炒菜和煲汤,以及下面条、馄饨,配火锅等.熬制高汤的主要材料有禽、畜、水产、蔬菜等。这些食材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肌苷酸和肽类,菌类中还有鸟苷酸,海贝类中还有琥珀酸,豆芽和竹笋中还有天门冬酰胺等,这些都是呈鲜物质。借助高汤,将原料中的这些鲜味转移到其他物料中。

用心熬制的汤比普通汤高级,当然叫高汤。不过也有说法,最初是因为熬的浓肉汤冷却后会成膏,故名.高汤中的荤汤分毛汤、清汤、奶汤三大类。另有素汤。

毛汤

高汤并非都高档,最低的是简单粗制的毛汤。原料入锅后反复滚煮,连续取用,不断添水,直至味淡到鲜味不足了,换料重煮。川菜中对熬出头道汤后,再续水煮的二道汤称为“毛汤”.熬煮毛汤的原料与熬制其他高汤一样,无非是鸡、鸭、猪、牛等碎肉和骨头,还有猪皮、猪肚、香菇等。常言道,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无肚不白,但熬毛汤只用些零碎即可。原料可根据条件单用或混合用。

熬汤最好是大棒骨(筒子骨),里边有骨髓,要敲断才易溶入汤中。腔骨(脊椎骨)熬汤味道稍次.为减少腥味,肉或骨先焯一次水再炖煮。焯水要冷水下料,热水一烫蛋白质迅速凝固,鲜味就不易煮出。熬汤最好一次加足水,不得已可以补加开水,但绝不可中途加冷水。初次煮沸时要及时打掉浮沫,不然汤中会有腥味。放入葱姜和料酒,小火慢煮数小时。出汤量一般为原料的3~5倍。熬汤中除了葱姜,不要放其他调味料,椒、桂、茴香等香料会掩盖或改变原料本来的鲜味。食盐也要在做菜的时候再加,以便控制咸度。大火烧开后立即改小火,保持小火微沸。火候太大则煮成白汤,水不沸则鲜味不浓。家庭版的高汤,介于餐饮业的毛汤和清汤之间。加水量为食材的一倍半,只熬头道汤,不继续添水.南方家庭最常见的家庭高汤就是炖老母鸡汤。也可用肉炖。更鲜的汤加入瑶柱、火腿、海米等.

清汤

清汤也叫上汤,精制的高级清汤又称顶汤,是在较浓的毛汤基础上澄清得到的清澈鲜汤。清汤最难制,也是质量最好的的高汤。澄清的过程叫吊汤,利用鸡茸等具有吸附力的物料,将毛汤中的颗粒杂质吸附后滤除。煮好的普通毛汤先用纱布粗滤。取鸡肉斩成肉茸,放葱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把鸡肉茸放入毛汤,旺火再次煮沸。不断搅拌,使鸡茸把汤中的浑浊悬浮物吸附后,再过滤去除掉鸡茸。既澄清了高汤,又增多了鸡肉的鲜味。精制一遍的为单吊汤,精制两遍的叫双吊汤。双吊汤第一遍用鸡腿肉,第二遍用鸡胸肉。鸡腿肉吸附能力极强,能最大限度地把汤中大颗粒先吸附掉;鸡胸肉细腻,再把细小颗粒吸附尽。也有为了省事用蛋清液吊汤的,原理一样。清汤晾凉后要撇去凝固的浮油。精制的清汤常用于鱼翅、海参等高档汤肴。比如著名的四川国宴菜开水白菜。

奶汤

选用鸡鸭猪牛的骨、猪爪、猪肘等含脂肪和胶原多的原料,煮出的浓汤呈乳白色,即成奶汤。鱼汤也属于奶汤类。微火出清汤,大火出浓汤。煮奶汤无论是大火还是文火,最后阶段一定要旺火逼出白色。

奶汤一般做浇头,就是菜做好之后,把汤浇在上面,味道浓郁而鲜美。比如著名的济南第一汤菜奶汤蒲菜。

素高汤

以海带、黄豆芽为主要材料,一般用于素食料理。最具代表性的是日式素高汤。采用干的海带或昆布、香菇、胡萝卜、藕皮干和煎过的大豆等。泡发后加水微火熬制。海带和昆布是两个不同海菜,但日本人统称为昆布。味精最初就是从海带中提取的,靠海吃海的日本人非常喜欢这个味道。

高汤冻

熬制高汤较费时,饭店和家庭都是一次做多次用。高汤营养丰富,冷藏室中储存 3~5天没问题,久了就很难保证不变质了。保存高汤的最好办法是冻成块,随用随取,可保存数月时间。或者装保鲜袋里扎紧冷冻。现在超市或网上可以买到浓缩成膏状的高汤,不过里边多少含有增稠剂和鲜味剂等添加剂。

有的企业开发了固体高汤粉。采用蛋白水解酶将鸡肉、牛肉等彻底水解成氨基酸和肽,浓缩干燥成固体粉状。高汤粉最大程度保留了肉汤的滋味及香气,可用于如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加工食品,也适用于餐饮中制作高档面汤、馄饨汤、火锅底汤、馅料等。不过,这类产品更需要借助添加剂成型。

警示

要防止买到“一滴香”之类肉香香精。肉汤中往往脂肪较多,不可多用,点到为止